“我从上世纪40年代就来到澳门,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在这段时间里,澳门经历了许多风雨沧桑,也遭遇过种种波折。我与澳门的命运息息相关,澳门也需要我。” 这句话的背后什么叫配资炒股,讲述的是一位真正爱国的儒商——马万祺的故事。
马万祺对澳门以及祖国的贡献不可小觑。在澳门回归前夕,他曾向中央政府提出过一个重要的建议——“必须在澳门驻军”。这个提议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复杂的历史背景。就在他提出之前,中国的谈判代表曾有意接受葡萄牙方面的一个主张,即“多年来,葡方在澳门没有驻军,中方也不应驻军”。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万祺立刻采取行动,通过私人渠道将这一问题反馈给中央政府。经过中央的慎重研究,最终得到了积极的回应:“一定在澳门驻军,请放心。” 马万祺的坚持,最终为澳门回归后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剩余84%马万祺于1919年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名字来自《诗经》与《荀子》中的经典名句,寄托着父亲对他长命百岁、安稳吉祥的祝愿。马万祺的父亲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深知军阀混战的社会不安,始终怀揣着希望国泰民安的愿景。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更加和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拥有幸福和安宁的未来。
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下,马万祺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他12岁时考入南海中学,在短短的不到20天内,便经历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在这场历史事件之后,南海中学全体师生走上街头,参加爱国游行。马万祺也不例外,跟随队伍沿着广三铁路,途经佛山、三水等地,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理念,燃起了他心中浓烈的民族责任感。
1934年,马万祺的父亲因病去世,早早地将家族企业交给了他。尽管年纪尚轻,经验不足,马万祺还是毅然决定走上商业之路。他进入了广州公民学校,接受专业的商业教育,并在校期间得到众多亲戚叔伯的帮助,管理家族产业。两年后,他顺利毕业,回家开始正式经营。
在这段时间,马万祺从未忘记国事。他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并决定亲身参与其中。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计划通过韶关联络站前往延安参加抗日战争,然而,由于敌人的破坏,联络站被摧毁,他们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尽管如此,马万祺仍深知国家的危亡与每个百姓息息相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两度亲身经历了城市沦陷和逃难的悲痛。
第一次是在1938年,广州沦陷时。马万祺原本在广州经营着多家粮食和土产批发商行,这些商行大多以“升平”和“永和兴”等寄托和平愿望的名字命名。然而,日军入侵广州,摧毁了他的商行和家产。马万祺并没有被打垮,凭借剩余的家产,他带着家人前往香港。在香港,他成立了泰生行和永裕昌行,依然关注着祖国的抗日战况。
然而,时局变幻无常。1941年12月,日军进攻香港,马万祺在香港的产业几乎也被日军掠夺。幸运的是,那时他因处理商业事务滞留在澳门,避免了这场浩劫。此后,马万祺决定定居澳门,从此再也未曾离开。
定居澳门后,马万祺在当地积极扩展事业,创办了恒丰裕行、和生行、大丰银行等多家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他也敏锐地察觉到,葡萄牙政府并未真正接纳他和其他华人商人。为了争取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权益,马万祺与澳门的华人商界联合,成为了中华总商会的负责人之一。他为澳门华人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力图在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寻求更多的自治空间。
1954年,马万祺作为香港和澳门的代表,前往北京参加国庆庆典。在天安门广场上,他见证了盛大的庆祝游行,并与数十万同胞一起庆祝祖国的繁荣。尽管如此,马万祺心中依然有着未了的遗憾——澳门尚未回归祖国的怀抱。
回到澳门后,马万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见识到了中国大陆的安定与和谐,而澳门社会的动荡与犯罪现象则让他深感不安。在当时,许多富裕家庭纷纷将子女送往海外定居,以避开澳门的不安定局势。然而,马万祺并不认同这种做法,他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铭记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为了这一目标,马万祺一直努力促进澳门的和平与早日回归祖国。
1986年6月,澳门回归的谈判正式开始。马万祺关注着每一场谈判进程,尤其对回归时间的确定存在很大的关切。尽管葡萄牙方面希望延后回归,但中方坚持“最晚不迟于1999年收回澳门”。最终,葡萄牙在中方的强硬立场下,同意了这一日期,并在1987年签订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然而,正当澳门回归的谈判即将接近尾声时,葡萄牙政府提出了不让中方驻军的要求。马万祺得知后,迅速通过自己的人脉,向新华社澳门分社的负责人传递了这一信息,提醒中央政府驻军的重要性。最终,中方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努力,确保了驻军的安排,并成功推进了澳门回归的进程。
199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正式开始组建,并于12月20日与澳门一同回归祖国。从那时起,驻澳部队为澳门的社会稳定和治安管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标志着澳门完全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炒股平台网站_炒股平台配资网_合规股票配资门户网观点